书名:《中国报告文学新论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作者:章罗生著
出版社: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
页数:720
格式:PDF
服务:10元
内容提要:
绪论 报告文学研究与文艺学的创新 1
第一节 关于报告文学研究与“报告文学学” 1
第二节 报告文学研究与当下文学批评 4
第三节 报告文学研究与文论体系“重构” 13
第四节 报告文学研究与百年文学史“重写” 18
上编 理论新探第一章 报告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1
第一节 整体综述与个案评点 31
第二节 李炳银等的“感悟和随想” 37
第三节 丁晓原与王晖:坚守中的超越 41
第四节 《报告文学论》与《非虚构叙事艺术》 47
第五节 朱子南、章罗生等的“史”论与追求 51
第二章 关于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 57
第一节 纪实文学研究的滞后及其原因 57
第二节 文学观念的更新与纪实文学的理论建构 69
第三节 纪实文学的门户清理与分类标准 89
第三章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及其本质设定 100
第一节 传统“文学性”的发展与深化 102
第二节 现代“文学性”与“新五性” 118
第三节 “文化扩张”、“审美复合”与本质设定 123
第四章 “新五性”:文体特性与价值规范 137
第一节 主体创作的庄严性 137
第二节 题材选择的开拓性 149
第三节 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 157
第四节 文本内涵的学理性 168
第五节 文史兼容的复合性 181
中编 发展新论第五章 从“旧三性”到“新五性” 193
第一节 80年代:挑战“旧三性” 194
第二节 90年代:重建“新五性” 197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向纵深发展 203
附论 张正隆、陈启文与阮梅创作的意义 212
第六章 从冲突到融合 224
第一节 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徘徊 225
第二节 在融突、躁动中痛苦蜕变 229
第三节 在融合、开放中沉稳发展 234
第四节 在发展、新变中深入掘进 240
附论 “批判—歌颂—融合”的两次循环 246
第七章 从两极到中介 252
第一节 新时期前后:从“两极对立”到“激情有余” 253
第二节 90年代:沉静、理性、坚守 257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清醒、独立、深沉 262
专论&胡平 273
第八章 从一体到多元 292
第一节 新时期前后:从形式单一到多元探索 292
第二节 90年代:探索中的多元发展(一) 295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探索中的多元发展(二) 300
专论&王宏甲 314
下编 流派新议第九章 “哥德巴赫”派——科教报告文学 333
第一节 发展流变 333
第二节 精神承担 341
第三节 风格特色 352
第四节 成就地位 360
专论&李鸣生 363
第十章 “国土热流”派——改革报告文学 390
第一节 发展流变 390
第二节 题材意义 398
第三节 主导风格 403
第四节 理性特色 409
附论 《梦之坝》:“三峡”题材与“三峡精神” 414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派——问题报告文学 420
第一节 形成与发展 420
第二节 风格与特色 430
第三节 成就与局限 440
专论&赵瑜 445
第十二章 “历史反思”派——史传报告文学 470
第一节 发展与现状 470
第二节 品质与功能 479
第三节 “史诗”风范 489
专论&邓贤 496
第十三章 “文体明星”派——文体报告文学 515
第一节 发展流变 515
第二节 精神诉求 522
第三节 风格特色 526
附论 《马家军调查》:创新与超越 535
第十四章 “人杰宣传”派——英模报告文学 541
第一节 发展流变 541
第二节 价值功能 545
第三节 叙事策略 558
专论&何建明 570
第十五章 “巾帼红颜”派——女性报告文学 595
第一节 女性报告文学及其发展 595
第二节 题材选择与叙事模式 598
第三节 话语体系与艺术特色 606
专论&陈祖芬 615
第十六章 “生态环保”派——生态报告文学 634
第一节 生态文学与生态报告文学 634
第二节 批判主题 638
第三节 风格特色 644
专论&徐刚 657
附录一 历届中国内地报告文学各类奖项获奖作品目录(1977.01~2012.08) 672
附录二 作者主要学术成果与科研业绩(1986.01—2012.09) 697
参考文献(以出现先后为序) 702
后记 走自己的路——我的学术追求与人生感悟 709
已为 0/147 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