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
作者: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
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 页数:上下册
格式:PDF
服务:15元
内容提要: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是1999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收,是一九九六年十月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建筑工地第十一号井出土简牍,有关这批简牍的发现和出土情况,请参看本书所收《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
走马楼吴简出土属于抢救性清理发掘的成果。最先出土的一批简牍,包括大部分木简、木牍和一部分竹简,系从土地挖掘机所挖出的淤泥中抢救清理出来,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其原始状况和屑位关系己不可知。随后对十二号井按地层关系进行了考古发掘,多数竹简为后掘所获。
一九九七年开始整理的一千一百四十一枚(含残片)佃田类大木简,十之八九属于上述从淤泥中抢救出来的一批,材质尚好,字迹可辨,这种大木简由于其形制特殊,内容相近,残损不大,因此作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一卷,以“嘉木吏民田家莂”为名,用简版和录文对照的辨法出版、同属这批抢救出来的吴简中的竹简,残损较大,现已开始整理、编号、录文,将与按考古学方法发掘出的竹简起,分为若干卷,陆续出版。
走马楼吴简现已整理录文的,多有明确纪年,它们主要属于三国孙吴前期,集中于孙权称吴王的黄武(二二二--二二八年)及孙权称帝的黄龙(二二九--二三一年)、嘉禾(二三二--二三七年)时期,个别竹简使用东汉献帝建安(一九六--二三0年)末年年号。考虑到孙权自建安十年以后即已控制长沙,我们推测这简牍,包括建安末年纪年简牍,都属于孙吴官府。由于绝大部分简牍尚待整理,不排除有发现更早简牍的可能性。
走马楼吴简,以材质论,竹简最多。简牍总数目前不能确知,估计整理编号可能有十万或将近十万。这至少是汲冢书以来历代简牍出土中数量*的一次。孙吴历史的传世文献资料,主要有《三国志.吴书》与注以及其他不多的典籍;出土文字资料更是贫乏,只有个别的碑文、砖文、木牍和《三国志.吴书》的几种晋、唐写本残卷。走马楼吴简的出土,补充了孙吴史料,也填补了简牍出土的一个空白。
就编入本书第一卷的木简以及目前正在整理的竹简来看,走马楼吴简为地方官府档案文书,内容涉及佃田、赋税、户籍、司法和官府上下行文书等不同方面。东汉三国时期,今长沙地区隶属于荆州长沙郡。建安十九年(三一四年,孙权派吕蒙与刘备争夺包括长沙在内的荆州江南三郡,次年议定分湘水以东归吴,湘水以西归蜀,再四年后荆州全境入吴。从此时起直至吴亡,长沙地区都属于孙吴统治范围。长沙郡治所在临湘县,临湘县治所即在今长沙城区。黄武二年(二二三年),吴将步骘受封为临湘侯,侯国行政长官称侯相,吴简中的“临湘侯相靖”即指此人。走马楼简牍很可能就是临湘侯的或更高级别行政机构的官府档案。长沙城城址,自古以来变迁甚微,两汉六朝长沙城与明清长沙城,中心地带没有变动。今五一广场周围建筑工地所发现的历代文化堆积表明,走马楼一带正是秦汉以来长沙城的中心地带。孙吴临湘侯国的衙署,也许就在今五一广场附近。
近代以来长沙市屡有重大考古发现。楚简最早出土之地就在长沙。子弹库楚帛书、马王堆汉墓简帛等,揭示了战国、秦汉时期长沙地区的文化面貌,都曾轰动一时。走马楼吴简的出现,又提供了三国时期大量的历史信息。我们预料,孙吴长沙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特别是人民生活状况和基基政权运作,有可能由此得到较具体的说明;中国中古社会历史总体的研究,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推动.这批吴简也是三国书法的宝贵遗产。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整理组,负责吴简的释文、编辑等工作,由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三个单位协作进行。摄影及出版任务,则由文物出版社承担。本书第一卷的释文、编辑工作,由整理组的胡平生、李均明负责,田余庆、吴荣曾审阅,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协助下,现已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吴简的绝大部分简牍的绝大部分简牌尚待清理释读,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走马楼出土吴简原件均收藏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抢救、保护、清理吴简,做了大量艰难的工作,还承担了筹划永久性的典藏等任务,特此说明。
图书目录:
上卷
序
前言
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
第一章 概况
第二章 发掘收获
第三章 简牍
第四章 几点认识
附录一 遗物统计表
附录二 出土遣物型式统计表
附录三 简牍材质检验报告
附录四 陶瓷化学成分分析报告
彩版
黑白版
嘉禾吏民田家莂
凡例
释文注释
一 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
二 嘉禾五年吏民田家莂
三 无年份标识吏民田家莂
附录一 木简整理号与出土号对照表
附录二 嘉禾吏民田家荆地名索引
附录三 嘉禾吏民田家荆人名索引
编后记
下卷
图版
一 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
二 嘉禾五年史民田家莂
三 无年份标识民田家莂
已为 0/392 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