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寺志》
作者:翁妙均主编;奉贤新寺乡《新寺志》编写组编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出版时间:1989
页数:431
格式:PDF
服务:10元
内容提要:
目录魏文伯题词吴贵芳题词照片序一…………………………………………………………………周兆熊序二…………………………………………………………………王洪权序三…………………………………………………………………张国良凡例概述大事记卷一 地理篇第一章 境域建置 37
第一节 境域成陆 37
第二节 位置面积 37
第三节 地貌地势 38
第四节 建置沿革 39
第五节 行政区划 41
第六节 集镇 46
第七节 村(大队)简介 51
第八节 柘林城始末 57
第九节 地名小考 58
第二章 土壤气候 60
第一节 土壤 60
第二节 气候 63
第三章 生物资源 66
第一节 植物资源 66
第二节 动物资源 67
第三节 土特产 68
第四章 人口 69
第一节 人口流徙 69
第二节 户籍管理 70
第三节 姓氏户口 70
第四节 人口结构 71
第五节 耄寿 75
卷二 政治篇第一章 党群组织 7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新寺地区组织 79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新寺地区组织 85
第三节 共青团新寺地区组织 86
第四节 三青团新寺地区组织 87
第五节 新寺地区妇女联合会 87
第六节 其他社团组织 87
第二章 行政设置 9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90
第二节 选举制度 9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99
第三章 社会治安 99
第二节 治安组织 100
第三节 治安工作 100
第四章 军事武装 102
第一节 武备 102
第二节 民兵 106
第三节 兵役制度 107
第四节 驻军 107
第五章 重要兵事 109
第一节 明代抗倭斗争 109
第二节 太平军在柘林 113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战斗 115
第四节 浦东支队夏家圈突围 115
第五节 浙东纵队北撤过境 116
第六节 护丁总队大石桥遭遇战 116
第七节 浦解总队在道院缴枪 116
第一节 民政 117
第六章 民政、司法 117
第二节 司法 118
第三节 新寺人民法庭 119
卷三 农业篇第一章 机构设置 1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23
第二节 业务部门 123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25
第一节 土地占有与地租 1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25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26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26
第三章 农业生产力 128
第一节 人口、劳动力 128
第二节 耕地 129
第三节 农具 130
第四节 耕畜 135
第四章 农业生产 136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36
第二节 作物品种 137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39
第四节 植物保护 144
第五节 肥料 147
第六节 产量产值 148
第五章 农田基本建设 154
第一节 海塘修筑 154
第二节 兴修水利 155
第三节 土地平整 156
第四节 排灌设施 156
第六章 经营管理 159
第一节 劳动管理 159
第二节 财物管理 160
第七章 农业灾祥 162
第一节 主要丰收年 162
第二节 主要歉收年 163
第一节 沿革 169
第二节 工业门类 169
卷四 工业篇第一章 私营(个体)工业 169
第二章 县办工业 171
第一节 工厂简介 171
第二节 出口产品与科研成果 172
第三章 社(乡)办工业 173
第一节 沿革 173
第二节 工业门类 174
第三节 工厂选介 177
第五节 产值利润 180
第四节 出口产品 180
第四章 队(村)办工业 183
第一节 沿革 183
第二节 工业门类 183
第三节 工厂选介 187
第四节 产值利润 189
第五章 其他工业 192
第一节 校办工厂 192
第二节 街道工业 192
第三节 租赁工业 193
卷五 副业篇第一章 机构沿革 1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7
第二节 业务部门 197
第三节 生产单位 198
第二章 养殖业 200
第一节 牲畜饲养 200
第二节 禽类养殖 202
第四节 水产养殖 203
第三节 蜂、蚕、地鳖虫的饲养 203
第三章 种植业 205
第一节 瓜果种植 205
第二节 蔬菜种植 207
第三节 食用菌培植 207
第四节 药材种植 208
第四章 捕捞业 209
第一节 内河捕捞 209
第二节 海洋捕捞 210
第二节 体制演变 212
第五章 盐业 2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2
第三节 生产资料 215
第四节 制盐方法 215
第五节 盐业产量 216
第六节 盐斤销售 216
第六章 其他副业 218
第一节 织绣编结 218
第二节 野生采集 218
卷六 交通邮电篇第一章 交通 223
第一节 陆路交通 223
第二节 水路 225
第三节 桥梁 226
第二章 运输 236
第一节 水路运输 236
第二节 陆路运输 238
第四节 运输实绩 240
第三节 运输机构 240
第一节 装卸沿革 242
第三章 装卸……… 242
第二节 装卸实绩 243
第三节 装卸工具、劳保待遇 243
第四章 邮电 245
第一节 邮电机构 245
第二节 邮政 246
第三节 电信 248
第五章 供电 253
第一节 供电沿革 253
第二节 管理机构、电工队伍 253
第三节 变电站、输电线路 254
卷七 财税金融篇第一章 财税 25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9
第二节 税收实绩 259
第二节 货币演变和贬值 261
第二章 金融 261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61
第三节 典当、银楼 263
第四节 民间借贷 264
第五节 贷款发放 266
第六节 存款储蓄 267
第七节 公债、保险 269
卷八 商业篇第一章 私营商业 273
第一节 沿革 273
第二节 对私改造 278
第三节 个体商业 278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279
第一节 机构 279
第二节 业务 280
第三节 购销实绩 280
第一节 合作商店 284
第二节 代购代销店 284
第三章 其他商业 284
第三节 社(乡)办商业 286
第四节 食品购销站 286
第四章 集市贸易、工商管理 288
第一节 庙会、节场 288
第二节 贸易市场 289
第三节 新寺工商行政管理所 289
第二节 粮食加工 2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0
第五章 粮食油料 290
第三节 粮油购销 291
第四节 农村粮油留用 294
第五节 农村粮食保管 296
卷九 文体科技篇第一章 文化艺术 303
第一节 文化设施 303
第二节 群众文艺团体 305
第三节 民间文娱 306
第五节 民间文学 309
第四节 民间艺术 309
第二章 著作、文章 316
第一节 著作 316
第二节 小说散文诗歌 316
第三节 诗文选录 317
第四节 科技理论文章 319
第三章 新闻广播 320
第一节 报纸、报道 320
第二节 有线广播 321
第四章 文物古迹 323
第一节 古树古桥 323
第二节 遗址碑记 324
第三节 牌坊、墓冢、园林 325
第五章 体育 327
第一节 学校体育、群众体育 327
第二节 比赛成绩 3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1
第二节 教育经费 331
卷十 教育篇第一章 管理机构、教育经费 331
第二章 普通教育 333
第一节 学前教育 333
第二节 初等教育 334
第三节 中等教育 340
第四节 人才培养 343
第三章 专业教育 347
第一节 农业中学 347
第二节 技校、党校 348
第四章 业余教育 349
第一节 业余教育机构 349
第二节 扫盲教育 349
第三节 业余文化教育 350
第四节 电视、函授、广播教育 351
卷十一 卫生篇第一章 医疗卫生 355
第一节 医疗单位 355
第二节 卫生团体 356
第一节 疫病预防 358
第二章 防病治病 358
第二节 医疗事业 359
第三章 血吸虫病防治 361
第四章 妇幻保健 362
第一节 妇女保健 362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363
第五章 计划生育 364
第一节 晚婚晚育 364
第二节 少生优生 364
卷十二 人物篇第一章 革命英烈 369
第一节 烈士传略 369
第二节 烈士名录 370
第二章 政坛军界 372
第一节 政坛 372
第二节 军事 372
第三章 学者文人 375
第四章 能工巧匠 376
第五章 地方良医 377
第六章 其他 378
卷十三 社会风土篇第一章 习俗 381
第一节 生活习俗 381
第二节 日常礼节 383
第三节 婚丧喜庆 384
第四节 岁时习俗 389
第五节 迷信习俗 393
第六节 社会陋俗 395
第八节 其他习俗 396
第七节 民间忌讳 396
第九节 文明新风 397
第二章 人民生活 400
第三章 方言谚语 404
第一节 方言词汇选录 404
第二节 谚语 406
第三节 歇后语 409
第四节 称呼 410
第二节 道教、佛教 414
第四章 宗教 414
第一节 天主教、耶稣教 414
卷十四 杂志篇第一章 要事拾遗第一节 西湾民众斗争 419
第二节 社教运动 419
第三节 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 420
第四节 国内外来访 420
第二章 奇闻传说 422
第一节 奇闻轶事 422
第二节 民间传说 423
第三章 罪行录 425
第一节 日军暴行 425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罪行 425
第四章 事故灾祸 426
第一节 火灾 426
第二节 车祸 427
第三节 触电 428
第四节 其他事故 428
已为 0/145 人服务